【勞動過程的控制與反制---臺灣製造業工廠的個案分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5censGoLfg_THc0eDFRejhsUlU/edit?usp=sharing
兩年一度的全國運動會,今年輪到資源最龐大的首都台北市舉行,十月十九日周六開幕,而馬拉松將在大會閉幕的當天,也就是十月二十四日周四的早上六點舉行。
36位全國最精英的選手,將在新北市的萬里翡翠灣門口起跑,比賽路線其實就是金石馬拉松的路線。沿著北海岸的公路,在台二線28K的石門附近折返。
颱風過後的台南市區,沒甚麼外地遊客。金德春也空無一人,買茶時跟老頭家閒聊,我問他,會有中國觀光客來買茶葉嗎?他說很少,幾乎沒有。但他說,曾有旅行社來跟他談,要帶旅遊團來。
旅行社導遊說,如果茶葉一斤你本來就賣一千五,但是我帶陸客團來的時候,你就說一斤六千,到時候陸客會一路殺到一斤三千,成交之後,他要抽一千五。這等於是店家還是只買到原來的價格。老頭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我們這種老店,不能打壞信用,信用最重要,這種錢還是不要賺。老頭家說,有時候陸客團到大天后宮後,不小心逛到這裡,導遊就開始大聲趕人。
在這幾年陸客團的大軍壓境之下,有多少樸實的台灣生意人,被迫變成詐騙共犯結構的一環,有多少人能像金德春的老頭家一樣,為了老店百年商譽,恬淡怡然地看破物欲薰心。
對某些台灣人而言,
靖國神社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爭議的地方,
東京地鐵,果然名不虛傳,像迷宮一樣複雜。
上班族像工蟻一樣,在地面上下鑽來鑽去,
東京地鐵總共有十三條路線,在地底下交錯。
只有皇居的地底下,不能挖通穿越。
台灣有童工嗎?確實在台灣的工廠裏面,幾乎找不到像印度、非洲等國家的那種瘦巴巴從事苦力的小朋友,由於教育的普及與經濟的發展,台灣的童工,大概只有未滿十六歲高一建教生所遭遇的問題,但在去年建教生權益保障專法通過之後,已經有所保障。但是在演藝界常見的童星,卻被為人所忽視。
秋日沿著北海岸旅行,在行經金山石門之間,有一「茶山步道」的指標,心中納悶,這裡何時有產茶?一股好奇心驅車往山裡走,沿路幾無民宅,蜿蜒道路沿溪谷行約十餘分鐘,到達一村落,一無人小屋外掛著「石門鐵觀音」的招牌,封閉的紅磚的舊製茶廠,總算在步道入口遇一老農婦,熱情招呼我們入屋喝茶,談天。
但一般人都認為志工非受雇關係,該基金會並非雇主,因此該基金會不須負擔職災補償責任。但機構志工雖非適用雇用關係,但依然有執行業務的風險,難道就不能享有職災保障嗎?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麵包情人」這部紀錄片,導演李靖惠以十三年的時間,長期追蹤四位菲律賓籍監護工在台北市區一家安養中心的工作實況,並跨海到菲律賓訪問其家人,甚至碰觸:為何菲律賓會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到國外工作的結構性經濟問題。全片同時深入描繪了台灣的工作場所與菲律賓的家庭生活空間,提供了外勞更整體的全人視野。
本片最令人動容的畫面,不是外勞與家鄉家屬之間思鄉之情,而是這群放棄親情遠離家鄉的外勞與被親情放棄的被照顧老人之間,發展出來的類親屬親密連結。這四位主角在台北與這群老人彼此之間,建立的一個暫時的家,但是卻放棄了遠在菲律賓的家庭溫暖。
但是掌握權力的世代,卻常將青年失業問題歸咎於社會適應力不良、工作態度消極、眼高手低等個人層次的問題,並以草莓族、啃老族等負面評價的名詞來標籤化年輕世代,這也引發的青年的憤怒與不滿,如果這是世代之間的不正義,無法獲得理性對話加以解決,恐怕青年的集體憤怒,會在某一天的某個事件缺口中爆發。
一般而言,青年(十五到二十四歲)失業率都會高過總體失業率,因為青年通常學歷較高,且尚未有家計負擔,且大都是第一次尋職,因此,在對工作期待值較高,而企業對於無工作經驗者需求度不高的情形之下,尋職期間自然加長,造成青年失業率的提高。而根據統計, 2011年15歲到29歲,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青年,已經占全部長期失業者的32.43%,長期失業者「青年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從〈表一〉當中可看出,雖然這兩年台灣年輕人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12%左右,比起南歐諸國動輒超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青年失業率,看起來似乎沒很嚴重。但是,如果以青年失業率與總體失業率來做比較,所計算出的比值來觀察,可發現台灣的比值近年已經接近三,今年一到八月的平均比值高達2.91。
好友借我了一紙袋的書,
其中有兩本「深夜食堂」第一二集。
看完紙袋內書後的一天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