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在萬里往著名滑翔翼飛行場的蜿蜒山路,上坡路忽然有一突兀的大型老舊社區出現。這宛如空城的社區叫作「北基新城」,四層樓公寓有上千戶,興建於1970年代,曾經是北縣的新住宅之夢。

「過去這社區住了數千人,還有密集的交通車對開到台北火車站呢!」基客工會的陳進財常務理事,熱情歡迎我,對著滿是空屋的公寓跟我說起這段故事。基客工會的辦公室,就隱身在這山間社區中。一問才知道,這裡房租超便宜,更重要的是,開會方便。因為基客的站區從金山到瑞芳都有,而這裡剛好是北海岸的中間點,每到理監事會召開時,工會理監事就到這個中間點會合,大家的距離都差不多.誰也沒吃虧

基隆客運工會歷史悠久,經歷台灣戰後第一件罷工引發的仲裁案。目前雖然經營困難,但是依然與資方展開無窮盡的游擊戰,你所想像不到的雞毛蒜皮小事,牽扯幾百元的津貼薪資調整,也要搞到請律師上法院對簿公堂。基客工會是《搞工會》這本書,所挑選的六個不當勞動行為個案之一,這六個個案都是工會或工會幹部被資方打壓,後經過勞資爭議與司法訴訟的漫長過程慘痛經驗。



搞工會這本書的起源,其實是,「勞動者」雙月刊裡有個「當勞工尬上司法」的專欄,為了這個專欄,陸續採訪了幾個被解雇的勞工或工會幹部在司法審判過程後,發現被恐龍法官惡搞的還真不少,而且法官一個比一個恐龍。當時心中感覺如果不把這些勞工被司法惡搞的過程公諸於世,實在有違良心。因此這本書的雛形就在心中醞釀。

持續關注台灣工會的發展已經十幾年,看著工會隨著民主化而逐漸從國家威權陰影下走出來,但工會依然低度發展,但是工會到底在一般勞工甚至一般人民眼中是甚麼?定位何在?台灣工會該如何發展?限制為何?這些疑問,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當中,不斷撞擊我的腦袋‧


工運本身常背負太多沈重的歷史包袱,而這些包袱往往是工運者自己冠冕堂皇拿來砸自己的腳的。讀了許多西方左派的理論之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階級革命與鬥爭等大論述的法號念下去,讓從事自以為是的工運當下,心理上通體舒暢,有戰鬥力的知識分子招牌就飄飄然了起來。

但是這些戰鬥理念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距離一般台灣人民的生活不知有多大差距,甚至與台灣一般勞工的在職場內的勞資關係,更是雲端與地面的差距。確實,台灣特有的企業內的工會型態,讓工會幹部與工運組織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思想與行動的鴻溝,表現在工運的知識分子理想性格與工會幹部的選舉導向利益計算性格,二者之間巨大的斷裂。

更進一步思考,在台灣特有的企業工會架構下,工運的載體是不是一定是工會?工會能不能成為工運的溫床?工會要如何才能成為工運的發動機?目前台灣的工會與工運之間,是正向互相提升,還是互相內耗?困境為何?出路為何?這些難題都是本書撰寫過程一直縈繞腦中的問號。

台灣的工會發展,先天受到國民黨黨國體制的「納入以便排除」的政治懷柔、放任市場壓迫的兩手策略,而解嚴之後,正當工會自主浪潮化高漲之際,後天又受到全球化資本外移的衝擊。筆者認為台灣工會必須在「民主」與「自主」的基本原則下,發展更精緻的基層勞工與工會之間連結機制,國家更必須確保該機制的順利運作。筆者確信,工運的使命,難道不就是要為工會找到一條可長可久的發展道路嗎?而筆者更深信台灣當前的工會體制,絕對不是一條坦途,而是一條誤入歧途的不歸路。


_MT_SEPRATOR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生散人 的頭像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