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這本書的主體似乎是白團,不過毋寧是藉由白團來重新理解蔣介石。作者野島剛在序言當中,也提到在當代重新理解蔣介石對於中日台三國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忘記,這本書是以日文撰寫出版,所以作者是在與日本民眾對話,作者希望日本人能夠深刻了解蔣介石這個大人物,而他找到了一個巧妙的連結,那就是白團。
一群在二戰日本戰敗後,回到日本社會被唾棄的原中國戰區參謀,,卻突然接到蔣介石的召喚,到台灣受到高度禮遇,協助蔣介石擬定反攻大陸的戰略,這樣高度戲劇性的情節,當然會吸引日本人的目光。這就達到了作者的企圖了,野島剛之前出版過兩岸故宮,對中國近代史非常熟悉。因此上次他藉由每個日本人來台灣都會前往的台北故宮,引導出國共內戰歷史場景,這本書他藉由白團,讓日本人更了解蔣介石,其實也就是中國近代史,這樣的書寫策略是高明的,也相當成功討喜。
野島剛以記者的專業,為本書進行了許多實地的調查與訪談,包括很多在日本已經垂垂老矣的白團成員,也探訪了儲存大量軍事戰略資料的國防大學圖書館,這些資料是由當時在日本的岡村寧次(日本在中國戰區最高指揮官),被蔣介石委託在1952年成立的富士俱樂部,為了債臺灣的白團成員的需求,所整裡的大量各國戰史與中日各大戰役的戰術資料。藉由野島剛的筆,有一層一層剝開歷史迷霧的調查快感。
作者從親身到美國史丹佛大學,調閱蔣介石日記當中與白團相關的蛛絲馬跡,本書前兩章分別在探索蔣介石的性格,甚至探究他的日語程度。第二章談到作為日本在中國的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為何躲過東京大審判,作者認為這與蔣介石要借重他的軍事知識,與美國的私下交易有關。很難想像,日本宣佈投降當下,蔣介石就派人與岡村聯繫,之後蔣介石就一直庇護他,美軍在東京大審法庭要求引渡傳喚,還被蔣拒絕,一直到東京大審判判決無罪,蔣才將他送回日本。並且才東京成立商社為掩護,聚集前中國戰區的軍事幕僚參謀,撰寫軍事戰略資料,協助蔣與共產黨的戰爭。
而後來四五十位日本前帝國軍人,以富田直亮為團長,中文名字白鴻亮,白團就這樣誕生了,其實白團就是蔣介石與岡村寧次串聯結合,之下的後續產物,因為岡村不方便來台灣現身,就在日本遙控,指揮白團在台灣協助蔣介石,長達二十多年,一直到1964年解散。其中岡村寧次曾經在1961年來台灣與蔣介石會談。
作者也探究了蔣介石的日語程度,結論是聽力沒有問題,不過口說能力應該不甚流利,再加上他的身分地位,不方便以流利日文公開對話,因此,即使接見日本官員的公開場合,也都使用翻譯。而蔣介石的學歷,一般都是記載陸軍士官學校,其實應該是振武學校,也就是日本政府當時為了清廷派出的留日學生,所特別設置的軍事預備學校,蔣介石後來因為回國參加革命大業而錯過進入陸軍士官學校的機會。這也造成蔣介石的自卑心態。
作者從目前收藏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蔣介石日記》分析出,蔣介石與密切互動白團的證據,由於蔣介石是在非常有自覺身後會被公開瀏覽的狀態下寫日記的,因此這本日記可說是他個人的政治化妝術。也記下了他的政治生命。
白團成員在二戰回國受到戰犯的對待,想不到會有機會受到過去敵人的重用,來到台灣受到蔣介石的禮遇,居住在北投溫泉路144號,白天則到實踐學社,就是現在的石牌國中,擔任教官傳授軍事戰略之是給台灣的將官。作者在文末還付上一篇走訪白團故居的文章,到裡面泡溫泉,模擬回想當時白團成員在台灣的時光。
在大時代的巨輪之下,軍人的生命,實在令人難以捉摸。日本最後的帝國軍人,在台灣以白團名義,默默進行了一場無聲無息的戰鬥,韓戰爆發,讓蔣介石的反攻復國大業破滅,白團的任務也隨之嘎然而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