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寫於1996年3月1日的文章,我記得有投稿刊登在自立早報上,因為剪報我還留著,但是電子檔一直到最近才在電子檔案叢林當中找到,這就是檔案管理功力太差的後果.七月一日即將實施的勞工退休專戶,其所衍生的基金管理問題爭議將更加嚴重,基金十年累積兩兆的驚人規模,而目前的討論都是從政治著眼,阿扁要去操縱股市的陰謀論等等,鮮少從政策制度面討論,挖出這篇文章之後,希望能在這個基礎上再整理出一些新的看法)

自從行政院成立兩千億的股市安定基金之後,批評聲浪四起,反對者主要認為此舉嚴重地違反了自由經濟之市場機能,在此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這些自由經濟學者反對的是國家成立一個股市安定基金干預金融市場,不過,另一方面卻是相當贊成股市安定基金當中的勞退基金與軍公教退撫基金放寬投入股市的比例投入股市。接下來本文將針對所謂「退休基金」投入股市的問題作一釐清。


我國目前不管是勞退基金或軍公教退撫基金,投入股市的金額都相當的少,以勞退基金為例,雖然管理辦法規定可投入股市百分之二十(日前監理委員會已修改放寬為百分之三十),但是以往投入的金額比例卻遠遠低於此一比例,因此,財務金融學者一般皆認為退休基金應放寬投入股市的比例,甚至訂定投入股市的下限,讓一部份的退休基金長期地投入股市,成為股市的常備軍而非只是一應急的消防隊。不過,台灣的退休基金究竟應不應該大幅提高投入股市的比例,則是一見仁見智的問題。


事實上,依照世界其他各國的經驗,退休基金投入股市的比例並沒有一致性的趨勢,雖然英國有84%的退休金投入股市,美、澳、加等國亦有四到六成,但並不是如一些學者所認為的資本市場愈發達的國家,退休基金投入股市的比率愈高。以亞洲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為例,其退休基金投入本國、外國股票的比例為零,而購買國內債券的比例則高達97%。另外,北歐的瑞典則僅有5%購買國內股票,而有92%購買國內債券,挪威亦僅有6%投入國內股市,而有74%購買國內債券,而德國、瑞士、荷蘭、丹麥、法國等國的退休基金投入國內外股市的比例亦均不超過兩成。因此,退休基金投入股市的比例多寡,與其國家資本市場的發達與否似乎沒有多大的關連,而退休基金應否大幅放寬比例投入股市也不是單純從財務金融的角度就能決定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歐洲國家除了英國以外,其退休基金投入股市的比例都不高,尤其是北歐國家更為明顯,另外一方面,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其退休基金投入股市的比例則相當高,這樣的差異,主要是意識型態上的不同所造成的,也就是Michel Albert在<兩種資本主義之戰>一書中所提出的「新美國模式」與「萊因模式」兩種資本主義不同的發展所造成的差異:


前者認為資本的自由流通能使資源獲得最佳的配置,因此資金應該少放在銀行,多多投入股市,另外亦把保險業視為一平常的商品市場,具有相當的賭博氣息;而後者則偏好銀行的中介作用,使得那些靠股市投機獲利的人望而卻步,另外強調保險業的對於個人與企業財產安全的保障,經由合作團結以獲得安全感。因此如果依循「新美國模式」資本主義的邏輯,將必然會將大量的退休基金投入股市,但是如果選擇「萊因模式」資本主義的脈絡,則反之。

所以說,意識型態的不同相當程度地決定了退休基金的運用方式,台灣是要依循英美或者是歐洲國家的模式,這就要看政府官員的抉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生散人 的頭像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