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54a.JPG

進入正題之前,先說兩個小故事。

1.一位日本大型連鎖超市的採購主管,來到台灣,到中南部的蔬果產地尋找合適且可合作的生產供應者,當他一到產地考察後,驚訝地對隨行的台灣官員說:「這根本是賭徒式生產!

2.農委會的官員在SARS過後,開車經過國道三號南部路段,看到滿山遍野的鳳梨田,驚覺情況不妙,回去調查一下,發現由於SARS期間,民眾風聞鳳梨可以防止SARS,所以在民眾搶購的情形下,價格飆漲,進而造成農民紛紛搶種,種植面積以倍數增加。於是在鳳梨還沒收成時,農委會早已經「協調」國內各大食品加工公司以及青果公司、貿易商等,以優惠價格(當然就是政府補貼)大量收購,以防止鳳梨價格崩盤。

根據2006年六月份,中央社的一篇新聞報導指出:

夏天是農產品生產旺季,常因供過於求而價格慘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與相關部會組成農產品應變小組,在農產品價格慘跌時協調國軍部隊、學生、監獄使用,以穩定價格。行政院農委會鑑於農產品難以計畫生產,因此在價格好時農民一窩蜂種植,造成供過於求,尤其夏季水果就常發生這種現象,政府收購也難發生效果,只有協調相關單位大量使用,穩定價格。中央將成立應變小組,處理生產過剩農產品。

這篇報導當中提到的,農民一窩蜂搶種,就是台灣農業典型的賭徒式生產。賭徒就是:只看眼前,不看未來。只靠運氣,不靠計畫。

台灣的阿兵哥不知是好命還是歹命?每年總是有好幾個時間點,必須被迫大量吃某種水果,水果盛產造成農民必須整車丟棄倒掉的新聞,更是經常出現,台灣的農業生產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既然會盛產就要想辦法少種啊!不然就去刺激需求量增加民眾的購買意願啊!這種簡單的經濟學ABC,或是人性的基本生產邏輯,難道農民不懂嗎?那為何台灣這種農產品供需失調,價格崩盤的情形卻一再發生?

台灣農民種芒果、柳丁、葡萄、鳳梨等水果,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台灣民間的消費量也都是可以捶手可得的統計資料,但是這些農產品卻為何經常生產過剩,結果就有一些政治人物,發起搶救農民的愛心活動,要大家幫助農民購買某種農產品,以解決農民困境,許多人就紛紛群起響應,但是經常是明年還會再來一次。其實這種宣稱愛農民的活動,恰恰是最傷害農民的,只是讓政治人物贏的關心農民的清譽罷了。

你有聽過捷安特的腳踏車賣不完,呼籲大家幫忙買,不然捷安特的員工會失業的這種事情發生嗎?當然沒有,為何沒有?因為捷安特不會無止境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一直製作腳踏車出來賣,因為他知道該地區的銷售量,就是那麼多,多作的根本賣不出去,如果一直生產,可能到最後必須賤價求售,破壞行情。但是台灣種柳丁的歷史比捷安特賣腳踏車短嗎?當然不是。但是為何,農產品價格崩盤卻依然持續發生,而且常常今年發生,明年也發生,真是奇怪?農民不會學到教訓嗎?

依照一般的生產邏輯,不管是工業或農業產品,一旦出現生產過剩,價格崩盤時,生產者為了穩定價格,自然會節制生產,以穩定價格,讓從事這行的人都會有利可圖,有口飯吃。因此類似基爾特gild「行會」,這種生產者聯合組織的出現,其實就是要讓產品的價格穩定,透過從事該行業的進入門檻,要取得一定的認證執照,以及協調生產量,某種協調機制的進行。

就工業產品而言,由於易於保存運輸,所以工業產品的生產已經全球化,生產量難以協調,完全拼壓低生產成本來掠奪消費市場,達成價格與產量的平衡。但是由於農產品的不易保存的運輸與包裝高成本,使得農產品亟帶必須仰賴該地區的生產者的就地協調。台灣的農業會發生賭徒式生產,就是在於欠缺生產者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來進行產量與價格的掌控。

照常理來說,今年若發生柳丁盛產的價格崩盤情形,這些生產柳丁的農民應該是會聚集起來,商討對策,找出原因,畢竟台灣人一年吃柳丁的消費量應該不會大起大落,很容易估計出來,因此大家只要協調一下生產量,或是大家一起來刺激消費者的需求量,以後柳丁的價格會逐年穩定才對。問題出在哪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