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父親,一生勤儉持家,捨不得為自己買一件新衣,卻處處省給家人,打拼一輩子,默默地只為了讓家人受更好的教育,過更好的生活。

民國三十九年,父親十三歲,國小剛畢業,只因為一個賣烘爐的長老教會阿伯問他是否要到台北養雞,就毅然地從家鄉彰化員林,兩手空空,孑然一身,隻身北上,開始了他一生刻苦冒險、力爭上游的「台北開拓史」。一來到台北雙連,父親就受到生命中的貴人---台北雙連的吳德發夫婦的照顧,一開始曾到士林外雙溪養雞一個多月,後來擔任吳德發夫婦家中的長工。父親寄人籬下,為了生活,無眠無日的辛勤工作,清晨必須擔水、踩水車,照顧三甲多的田地,早上沿街叫賣前一天下午拔好的應菜、高麗菜,一把兩角,三把五角。

而當吳德發先生與陳三合夥開設位於迪化街的「豐吉雜糧行」後,父親就到該處工作,後來吳德發先生自行設立「德裕油行」後,就開始了父親靠食用油起家的一生。當時每當有米從南部運送到華山車站時,父親就必須拉著板車(哩阿嘎),載著許多捲空的布袋,一捲有五十五個布袋,一個布袋可裝一百多斤的米,將全部的米裝袋,一車車地拖到位於新生車站的倉庫當中存放。

父親身為家族的長子與長孫,在台北有固定工作之後,便將父母親接來台北定居,對於家族中的弟妹宗親更是視如己出,一一地協助五位胞弟、三位胞妹等許多彰化的家族宗親,北上成家立業。因此父親的另一個稱號就是「大兄」,支撐家族成員精神凝聚的「大兄」。

由於父親必須擴展食用油銷售業務的緣故,造就了他交遊廣闊、好與人交往的豪爽個性,人脈遍極大台北地區。而當他送油到新莊最熱鬧的媽祖宮附近的菜市場時,遇到了他的終身伴侶,當時在大姐夫開設之雜貨店工作的母親。在當時婚姻大多依循媒妁之言的年代,父親的積極主動追求,突顯了父親勇往直前的生命韌性。

父親在自行創業,設立「連益油行」之後,事業漸有基礎,但工作的忙碌程度有增無減。小時候的記憶當中,早上時常跟著父親的小貨車在大台北地區四處送油,直到夜晚,晚上父親則繼續把沙拉油從大鐵桶抽到小桶,準備明天的送貨,急促有節奏的抽油聲音,至今猶在耳邊。偶而假日全家到軍艦岩、觀音山等台北近郊爬山,則是難得的忙裡偷閒與家庭共同甜蜜回憶。

父親對我們的管教相當嚴厲,一做錯事,常當面大聲斥責,絲毫不留情面,直到我們年事稍長才知,父親是「刀子嘴,豆腐心」,那是台灣傳統父親表達關愛的方式。即使是我們已經長大成人,在外工作上班,晚上父親依然會站在家門外的馬路口,等著我們回家吃晚飯,當時看到父親都會心生厭煩,覺得還把我們當小孩子看待,如今父親站在路口的身影,卻成為心中最鮮明的回憶。

「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在」,是為人子女面臨親屬過世之際,最難以磨滅的感傷。回想兩年多前,父親第一次住院的一個晚上,當時父親言語表達依然清晰,突然興致高昂地談起他年少時期來台北打拼生活的一點一滴,匆促之間,只能記下浮光片影,後來父親言語表達能力逐漸退化,我們也很遺憾地無法詳細記錄下父親的人生歷練。

父親一生打拼,不投機取巧,誠實經商,老老實實地賺每一分錢,並對親人無私地付出,勤儉自律。父親這種對家人所付出的責任感與疼愛,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並將這種精神繼續傳承下去,以不負父親在天之靈。

(父親於2006年6月20日下午4點59分病逝於石牌振興醫院,享年七十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生散人 的頭像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