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珍珠奶茶是原生自台灣本土的珍貴品牌產業,是台灣原生經濟的代表,而且具有高度本地代表性與指標性,不過一直沒像法國葡萄酒一般,被呵護形塑成國家的象徵性產業,非常可惜。至今還有很多外國人搞不清楚珍珠奶茶發源自台灣。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
追根究底,就是沒有把珍珠奶茶的原料與台灣本地連結,這就好像法國葡萄酒,一定要使用法國本地葡萄,廢話!不過瑞士巧克力,當中使用的原料可可,瑞士卻半顆都種不出來。最終的消費品,如果與本地原料高度連結,當然就會帶動當地生產原料的農業蓬勃發展,甚至進而吸引人一定要到當地實際品嘗一番,也進一步帶動觀光業。這就好像你到比利時一定喝修道院精釀啤酒,或是到日本北海道一定會買薯條三兄弟,甚至回到台灣就了還會懷念,就買昂貴進口來品嘗解饞。
從以下這則新聞,可以看出,由於台灣的珍珠奶茶各大茶飲集團,因為到全世界開疆闢土,因此,粉圓珍珠的使用量就開始增加,2016年的台灣的出口金額大約只有1500萬美元,2019年居然就突破一億美元,近兩年因為疫情導致需求下降,不過今年預計會到八千萬美元,之後應該會持續上漲。
不過這些粉圓的原料樹薯粉TAPIOCA,也就是日本人就是用TAPIOCA稱呼珍珠奶茶,幾乎完全都是東南亞進口,不是台灣本地生產原料,主要是因為樹薯在台灣的人工成本太高,競爭不過東南亞。不過台灣過去也是有生產樹薯,日治時期就開始引進生產,二戰後更大量生產,由於不太需要照顧而且在貧瘠的土地也能生長,也就是很好顧,是最廉價的熱量來源。因此在糧食還不太充足的時代,可以作為糧食飼料的代用品。目前全台灣大概只有三十多公頃在種植生產(參考農委會資料:https://www.tndais.gov.tw/ws.php?id=3005)
曾經看過一個日本電視節目,為了探究珍珠奶茶的起源,居然到了台灣的農村,找了一位老先生帶他們去山中挖樹薯,然後就很滿足的明白了解的離開。日本人探究的精神,令人敬佩,連商業電視節目都如此大費周章,來台灣實地考究。不過他們沒想到,其實不要說日本喝的珍珠奶茶,連台灣喝的裡面的珍珠,也都是那位老先生挖出來的樹薯做的。
當然台灣在標準化、精緻化、量產化的加工生產珍珠粉圓的製程上,領先全球,雖然也有東南亞國家生產的粉圓,不過口感都不行,競爭不過台灣,不過這都是可以改進的,要追上並不會太困難,而且可能會是台灣的廠商到東南亞在地生產然後出口供應,如此就替代了目前台灣的加工地位。加工技術本來就是可以移動到全世界的,就與最尖端的台積電也是一樣,更遑論粉圓加工。
這也難怪珍珠奶茶與台灣的連結如此之淺,其樹薯這最基本的原料都不是台灣這片土地生產的,當然這些珍珠奶茶的茶味,其實也都不是使用台灣本地生產的茶葉,九成都是東南亞進口的的茶葉,大多是越南茶。
珍珠奶茶是台灣原生經濟的最佳典範,是台灣少數具有國際品牌辨識度的最終消費商品,如果可以因為一杯珍珠奶茶,因為使用本地生產的原料,帶動起台灣農業生產與觀光業,並且提高珍珠奶茶與台灣形象的高度結合,就好像一看到葡萄酒就想到法國,威士忌就聯想到英國一樣,珍珠奶茶被台灣獨特性所壟斷,那麼珍珠奶茶的發展才能永續百年下去。
後記:2023年4月30日,上下游新聞報導了一篇台灣生產樹薯的專題: 珍奶背後的隱形英雄:樹薯!
這篇很棒的報導,是著重在樹薯的生產在台灣有逐漸復興的趨勢,不過並不是因為茶飲業者的需求,因為茶飲業者因成本考量都是大量進口東南亞的樹薯粉,而是,很多東南亞移工的飲食需求,直接食用樹薯葉,另外,農民開發新的田樹薯品種,切塊之後賣給餐廳業者替代較貴的山藥。報導中提到,樹薯日本人引進,因為耐乾旱,所以是窮人取得澱粉的廉價途徑,是國際上認為的饑荒食物。
根據下表海關進出口統計,可以看出2022年台灣花費1.7億美元,進口約32萬噸樹薯粉,成本大約每噸53萬美元,不過,台灣的業者加工成為珍珠粉圓外銷之後,每噸可以賣到205萬美元,創造了幾乎四倍的價值,本土粉圓珍珠加工業者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創造了龐大的邊際利潤,這也是台灣人的加工技術的精進,值得稱許。
不過,畢竟珍珠奶茶是台灣原生產生,少數行銷世界的本土品牌產品,在期許之下,當然是希望可以做更多的品牌價值,如果上下游都能夠在台灣本土完成,那這個珍珠奶茶跟台灣的黏著度會更高,其他人都難以搶走,也將利潤留在台灣的廠商與農民。這就好像法國不可能進口外國廉價葡萄來鑄造法國葡萄酒,英國不可能進口他國廉價麥芽來釀造威士忌,是相同道理。
-----------------------------------------------------------------------------------
擺脫疫情 粉圓出口今年衝刺8000萬美元
2021/11/13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台灣珍珠奶茶打入海外市場,近年珍奶所需的粉圓出口大幅成長,去年雖然受疫情干擾,粉圓出口呈現衰退,但今年前十月出口值仍達六六六二.三萬美元,已超越去年全年,又以輸往美國達二六九一.六萬美元最高,成為我國粉圓海外最大市場。
台灣珍奶近年在海外大受歡迎,國內品牌頻頻進軍海外市場,除歐美市場外,前年起更在日本掀起珍奶旋風,許多當地品牌也竄起,推升我國粉圓出口額大增。
粉圓進出口貨號歸類為「樹薯澱粉製品」,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二○一六年粉圓出口值僅一五四五.三萬美元,隨後呈現逐年成長,二○一七年增至一九七○.八萬美元,二○一八年再增至三三四八.三萬美元,前年更是大爆發,首次突破一億美元大關、達一.○二億美元。
去年因疫情爆發,粉圓出口銳減,尤以去年四、五月最慘,不過,隨疫情穩定,去年全年仍達六五八六.八萬美元水準;今年全球疫情更趨緩,我國粉圓出口值再推升,今年六、七月單月出口均突破八百萬美元大關,前十月已達六六六二.三萬美元,已創歷年次高水準,更已提前超越去年全年,今年粉圓出口值有望朝八千萬美元大關邁進。
美日韓 前三大市場
以出口國來看,前三大市場仍為美、日、韓,前十月出口至美國達二六九一.六萬美元,為粉圓海外最大市場,其次為輸往日本達六八九.七萬美元、第三為韓國六六五.四萬美元;其他包括香港三一七.七萬美元、馬來西亞三一六.三萬美元、加拿大二六三.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