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洪業(The Great Enterprise)這本書,越看越有趣,最近有人說,台灣目前很像明朝末年即將崩裂的時期,但是我個人是認為比較像鄭成功所保護的南明政權.反正歷史就是個人的詮釋,就像卜卦算命一樣.這本書的副標題,中國人把它翻成「清朝開國史」事實上英文是:the Manchu reconstruction of imperial order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其中關鍵是清朝是以一個外來者「再建構」了屬於中原帝國的秩序.所以原文的副標示比較能夠傳達作者的意涵.
作者在書中一直強調,清朝起初並無逐鹿中原的企圖,他認為清人在滿洲建立自己的帝國,並且三不五時入關燒殺擄掠一番,這種遊牧民族式的剽悍作風,才是清人的戰鬥本性,也是最有效率的國家經營之道,.那種維持龐大文官體系,發展農業維持廣大人民的生計,發展商業以充裕國庫,這些都是娘娘腔的治國之道,滿人如果這樣搞,那會失去滿人的民族性.但是在一群投降的前明官吏極力遊說,清廷必須入關進入中原,在廣大的中原建立永久性的統治霸業----「洪業」,滿人才放棄只是在滿州建立「後金」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的保守做法.
明朝的滅亡,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恐怕是統治階級的腐敗,國家的大把銀子被權貴階級拿去花天酒地,最後當然是各地民怨四起,反正橫豎都是一條命,豁出去之後,就是改朝換代.
本書的108頁當中寫道,明初本來是將賦予皇子兵權以牽制當地的富豪與北方蒙古的勢力,後來因為幾次的謀反事件,使得皇室成員被削弱,最後皇室成員在屬地變成全靠中央的俸祿供養的有閒階層,不能參政、入仕、經商,生活放蕩,傲慢無理.
開國者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有26子16女,到了1594年全國有6.2萬男性皇室成員,1610年間已經超過8萬人。到十六世紀時,供養男性皇室成員的俸祿已經超過全國官吏的總和,不久之後竟然超越全國的總稅收.例如1562年山西省個糧倉存糧152萬石,但是該省的皇族年俸卻達到213萬石.真是吃垮國家,一個國家搞到這樣不倒也難.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台灣國民黨威權統治集團所遺留下來的遺毒---18%以及其他諸多「軍公教福利國」特惠方案,對台灣財政的負擔是如此的巨大,許多地方政府光是以全縣的自有財源---稅收,都無法支應縣內公教人員的退休金。這種免繳稅的特權階級,卻由基層受薪階級繳稅供養的社會不正義,其實只是過去外來統治階級的殖民手段。但是很奇妙的在台灣人當家做主之後,這種事情還繼續存在,而且只要有人提出要檢討一下,就被扣上撕裂族群的大帽子,所以我也只能讚嘆台灣人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