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朱和之寫完三冊的《鄭森》(三年我寫過讀書心得),書中描寫鄭成功在日本出生成長,後來到中國投身明末大儒錢謙益門下,接著以福建與南洋日本的進出口貿易,撐起一個獨立王國,並扛起反清復明的大旗,進逼南京,最後退守廈門,鄭森的三冊就到此為止。接下來,朱和之無可避免必須要挑戰台灣歷史上最知名的戰爭,就是鄭成功從廈門揮軍渡海登陸台灣台南,登陸赤崁,圍攻安平的熱蘭遮城,逼使荷蘭人投降的歷史大戰。因為最知名,卻也是被官方說法扭曲最嚴重的一場戰役,因此,朱和之必須拿起撥亂反正之筆,重新描繪這場戰爭。因此這本《逐鹿之海》就誕生了。

 

不過,《鄭森》這部深度挖掘鄭成功個人主觀意識的鉅著之後,朱和之接下來,並沒有讓鄭成功繼續當主角,專攻他的跨海直取台灣的心路歷程,反而是採取一種全景式的描繪方式,在廈門的鄭家軍團、在大員的荷蘭人、在蕭壠改宗天主教的平埔族人、在赤崁替荷蘭人競標稅收代理權的中國商人,這四個大集團,內部又各自分裂為不同利益集團,等於有八個故事視野,在當中彼此交錯重疊。朱和之想透過這種事描繪出當時台灣本島的國際性與混雜性,藉此尋找出一條新的敘事出路,來有別於傳統官方已經深深牢固在民間的視野。

 

朱和之的這種寫作策略值得鼓勵,不過卻變得無法掌控,失去重心,朱和之過去擅長深入刻畫探索主人翁內心世界,在這本書卻變成都是點到為止,每個集團內部不同的利益衝突,都讓讀者我有另外打開歷史之窗的驚奇,原來當時還有這樣事情啊!!!不過對於畢竟是小說,不是教科書,如何在已知的史實當中,置入動人的幻想柔情或邪惡陰謀,這是小說可看可讀的所在。

 

再回到主人翁鄭成功本身,朱和之這次應該是以荷蘭人遺留下來的文字中,將其描寫成跋扈、暴怒、殘暴的性格,不過,把鄭森這三冊的青年鄭成功看下來,朱和之並沒有鋪陳與交代,為何青年鄭成功到了中年,會變成這樣。

 

這本書最耳目一新的就是對蕭壠平埔族人的描述,改宗入天主教後,對荷蘭人高度忠誠,但卻在鄭成功一登陸,卻馬上反叛格殺荷蘭人,這段故事如果單獨發展成一本小說,應該會比陳耀昌的"魁儡花"更精彩。同樣的,在赤崁的漢人之間,居然有泉州親中派與漳州親荷派之分,之間的利益衝突不斷,對於如何面對鄭成功的貿易封鎖,也有各自的不同想法。

 

最後何斌本來在在鄭荷中左右逢源,後來演變成兩面不是人的夾縫下走投無路,到廈門為鄭成功引路勸其進攻台灣,何斌的視野也是可以單獨成書的。當然,鄭軍當中,也有北方明朝投靠的將軍以及固有靠貿易賺錢其實是海盜的南軍,這兩群人也是勾心鬥角,非常精彩。當然荷軍總督揆一手下也是意見分左,更與巴達維亞總部的意見更是有嚴重衝突。

 

無論如何,二十多萬字的篇幅,要駕馭如此龐大複雜的歷史舞台,本來就是高度困難,這本書,也算是對於鄭成功攻打大員的轉型正義之作,朱和之透過鄭、荷、平埔、漢這四個集團的交錯視野,開啟出豐富的想像,讓閱讀本書有了很多驚奇與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