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760884.jpg

選舉結束,相信有許多人批評這是一場空洞的選舉,所有的選舉焦點都不在縣政層次的公共政策辯論上,而是是在政黨天王的對決上,候選人不見了,地方性公共政策的辯論不見了。並以此來總結,比起國外「理性」的公共政策辯論,台灣的選舉水準顯然有待提升。

但是我們必須思考,在現實上,有多少選民在蓋下候選人戳記的那一瞬間,是以何種判斷標準來決定?選民有真正去想想這些現任縣市長過去作了什麼政績?而挑戰他的候選人又提出多少有創意的建設藍圖嗎?還是以「政黨血統決定論」來判生死?

綜合各大報的分析,這次泛綠隱性選民在最後關頭沒有出來投票,是泛綠慘敗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馬英九說的,「DPP自己打敗自己」。顯然KMT所訴求的:「給民進黨一個教訓」,連泛綠的隱性支持者都受其感染,票都投不下去。而這個原因的背後,當然是陳水扁的治國能力受到高度質疑。

因此,整個大局就是阿扁的期中選舉,不管是KMT操縱,或是阿扁錯估情勢親自下海,整個社會就是如此的氛圍。如前一篇文章馬英九的縣市長輔選哲學所提到的,降低政黨對決,強調縣市長個人層次,對DPP才是上策。但即使這樣做,DPP僅是會少輸一些而已,還是無法扭轉對阿扁不信任投票的趨勢。

 

其實問題的核心還是在於,每四年舉行的總統大選才是最重要的決戰,就好像日本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一樣,那才是決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一役。台灣在還沒有邁向「正常化國家」之下,任何當選總統的人或其政黨,都可能決定並影響國家認同的走向,這在其他正常國家根本是無法想像的。

 

所以每四年的總統大選,根本就是一場「準戰爭」的狀態,因為其他正常國家若要改變國家認同除了武力革命之外,別無他途。但是台灣人以高度智慧,讓「數人頭代替數拳頭」,而這也可說是華人世界五千年來的的政治奇蹟。

 

因此,在這種「準戰爭」的狀態之下,任何選舉都只是在操兵,試探對方的虛實罷了。所以,縣市長候選人的圖像注定要被掩蓋忽略,即使是,諸如台北縣、宜蘭縣、彰化縣這種過去縣政施政成績有積極改善的DPP執政縣市,依然會輸江山,難道選民是「理性」的公共政策思維省思下的結果嗎?

 

因此很自然地,選後的話題,當然還是各個政黨天王的去向,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阿扁與馬英九(勉強加上宋楚瑜)的思考脈絡與佈局,而非哪個縣的縣民有福了,將可以有哪些憲政的革新,這類的話題。

 

因此重點當然還是在2008總決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