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工作生涯挑戰難關,不過,在富裕的台灣,初次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卻必須面對比他們上一代更嚴峻的就業選擇。
台灣在經歷九零年代末的傳統製造業生產網絡的整體外移,高資本密集電子與半導體業興起,餐飲旅館零售等低階服務業興起,使得在企業內穩定長期的職涯發展機會銳減,到企業外創業「黑手變頭家」的翻身空間被壓縮。當前的年輕世代,如果到電子與半導體業,面對的是搶訂單生產下的高度強度與高度彈性的「血汗勞動」,如果到服務業則是面對低薪、無底薪業務、高度不穩定、無職涯前景的「窮忙勞動」,如果自行開小店創業可能掉入加盟陷阱、微利苦撐與房東突襲漲租等多重壓力下的「自我剝削勞動」。
「受僱勞工越來越少,勞動者越來越多」是當前勞動市場特色。現在很多上班族用手機APP點餐,就有人騎著機車到餐館取餐送給你,這些行色匆匆的勞動者,都是外送平台的外送員。這些外送平台打著只要你有機車就能當自己的老闆,自主決定、時間彈性、每周結算的口號,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投入。
不管是餐飲外送員、乘客司機、清潔服務員等等平台經濟下的勞動者,平台業者都宣稱不是受僱關係,而是承攬關係或僅是搓合會員雙方的居間契約關係。這種企業以「去受僱化」手段來免除其雇主法定責任以維持其運作,從過去將部分業務外包給人力派遣公司的「勞動派遣」,一直到現在平台經濟下勞動者的「居間勞動」,可以看出台灣勞動力市場中雇主,為了賺取更高利潤的無所不用其極,規避勞工法令,越來越多實際從事工作的勞動者,必須完全自行負擔職業安全、失業、老年退休等社會風險。
青年開個性小店、工作室接案、市集擺攤等等自行創業的風潮,其實是對傳統正規僱用企業部門內勞動條件惡化的反擊,再加上成長於民主、自由的社會氛圍下的年輕世代,其追尋工作自主、生活自在的價值觀,面對採取家父長式的官僚與威權的企業管理模式時,自然產生巨大的世代衝突。而「斜槓青年」熱潮的背後,是年輕人面對不穩定工作泛濫下的心理救贖,再多專長與證照也無法尋得一穩定工作港口的焦慮。
當代年輕人在面對富二代、政二代、屋二代,甚至保險業務二代等等優勢繼承同儕的起跑點之下,已經喪失機先,再加上後天的緊縮就業環境與艱困創業空間,其集體的不滿與厭世,自然是國家必須處理的世代政治難題。
在資本全球化的時代,企業資本移動的議價能力凌駕國家,遏止過度商品化的社會,國家必須提供更多去商品化的公共服務,讓國民享有更完整的居住權、教育權、受照顧權等基本人權。
就業不穩定、社會風險個人承擔的社會,許多不管是子女的教育花費、幼兒托育,還是老人照顧等等這些社會風險與生活基本所需,都要以現金至商品化市場購買取得,導致台灣社會普遍對現金貨幣的擁有,具有極度渴望的焦慮。但不負責任的政治人物,卻亂開支票、濫發現金津貼來短暫麻痺人心,其實是更讓人民走向絕境。
面對去雇用化的就業環境,政府必須明確高之社會大眾,勞動派遣、自然人承攬、平台經濟業者與勞動者的居間關係等非典型的勞動關係,到底雙方權利義務為何?而對於最龐大的受雇階級,更要增進企業內之勞資對等對話協商,共同分享經濟果實,消除過勞與低薪並穩定就業。至於創業勞動者,更要強力規範加盟品牌商對加盟者的不公平契約,並鼓勵集體創業的合作經濟模式,避免獨自承擔經營風險。
(本文刊登於蘋果日報2019.7.30與中研院社會所合作「救救崩世代」專題報導,原標題:更嚴峻的就業市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