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根據2018年的勞保定期精算報告指出,勞保基金將在2026年用罄,勞動部為了因應勞保年金的財務失衡,於八月開始,邀請學者專家定期召開工作坊諮詢討論各種改革方案的組合,勞動部長許銘春指出,要在年底前將勞保改革定案,並不惜賭上烏紗帽也要進行改革。不過到了在九月初,媒體引述參與工作坊的淡江大學郝充仁教授說法,若年資替代率從1.55%降到1.3%、平均薪資從最高60個月提高到180個月,將可能會減少年金給付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然後「勞保將砍三成」的新聞大標題,接連被各大平面與電子媒體持續報導,引發許多勞工的恐慌。

 

畢竟目前勞保交繳保費的被保險人有1046萬人,與正在領取老年年金者有134 萬人,這接近1200萬人是直接受到影響,面對民眾的憂慮,民主進步黨於9月9日在臉書發文,勞保絕無大砍三成的事情,接著勞動部在9月17日發出「勞保年金改革,目前尚無具體期程」新聞稿指出,「一、考量近期社會對勞保年金改革意見分岐,差異過大,原訂最快年底前提出改革方向之規劃暫緩,目前無任何具體期程。二、勞保年金改革攸關各方權益,須審慎處理,本部目前尚未啟動任何方案討論。三、勞保是國家辦的社會保險,政府當確保制度穩健,會挹助財源,且負最後支付責任,請大家放心。」

 

勞動部這個新聞稿,等於是一個政治定調,也就是勞動部被執政團隊決定要停止既有的勞保改革推動進程,這可能是執政團隊感受到社會民眾的反彈太大,而進行的政治停損管控。

 

不過,勞保老年年金的財務危機就會不發生?就不存在嗎?

 

目前勞保基金尚有累積約七千多億,不過勞保從2017年起一連三年,當年保費收入不足以支應當年度支出的情形,分別是2017年-261億元、2018年-239億元、2019年-218億元。不過,過去三年,雖然勞保依照2008年修法所埋設的「費率提高與領取年齡增加的自動調整機制」規定下,費率逐步提高讓保費收入增加且領取年金年齡逐步提高讓支出減少之下,依然是連三年支出大於收入。

 

2017年勞保實質費率從9%提高到9.5%,2019年再提高到10%的保費收入持續增加之下,另外,領取年金年齡在2018年從60歲提高到61歲,2020年提高到62歲之下,拉高領取門檻降低支出,依然還是入不敷出。今年1~7月勞保收支累積已經-222.8億元,因此今年2020年的當期虧損恐怕將超過400億元,而這個收支缺口的差距,恐怕會持續更加擴大。

 

依照此一不可逆的財務缺口的擴大趨勢,今年虧損400億元,明年可能就虧損600億元,然後等比例持續擴大,看似累積龐大的七千多億的勞保基金可能在幾年內會被消耗殆盡,最新的2018年做的勞保精算報告是2026年基金將用罄。

 

為何從2009年才開始施行的勞保年金,在短短的18年後,就會讓從2017年開始當年度收支逆轉,然後持續擴大赤字缺口?

 

最重要的原因是,1946~1964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在1951年達到每對夫婦平均生七的小孩的高峰,一直到1960年才開始緩和,因此2011年剛好六十歲屆齡退休。而勞保在2009年開始辦理勞保年金,剛好趕上戰後嬰兒潮的退休高峰,因此,從2009年開始,平均每個月約有一萬人申請請領勞保年金,累積到目前2020年八月為止約有134萬人。

 

也究竟是說,這個領取勞保老年年金的族群,還非常年輕,平均年齡應該在七十歲左右,如果以六十歲的平均餘命22年來計算,目前剛好有一半的人數,那麼領取年金群體的人數高峰,應該是在2031年之後,才會逐漸趨緩。屆時這個年金的群體將會有約270萬~300萬人之間,而目前每年領取勞保年金的金額約由三千億,到了2031年的頂峰,勞保每年應該要支付約高達約六千多億的老年年金給當期的退休老人。

 

雖然2019年勞保當年度總共向被保險人收取了4008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勞保退休支付潮,過卻支出了4226億元,赤字216億元。這顯示,我們現職勞工的繳交保費的能力卻在快速下降當中,遠遠趕不上領取年金的壓力。這除了初次進入就業市場的青年持續低薪之外,台灣整體人口老化的趨勢,也嚴重衝擊勞保的給付能力。台灣在2015年,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就達最高峰後,開始就逐年減少,而在2020年台灣的總人口也開始負成長。這些大結構的趨勢,都讓勞保進入一個不可逆的老化困境。

 

從2007年到2019年,勞保29歲以下的被保險人,佔總被保險人的比率降低了3.12%,而50歲以上者則增加了4.11%,由此可見勞保本身正在繳保費的被保險人年齡結構的持續老化,勞保投保人的平均年齡從2005年的38.91歲提高到2018年的40.53歲,13年間提高1.62歲。

 

面對台灣人口老化結構的大軍壓境,正在繳交保費的在職勞工與雇主、領取年金的退休勞工與部分分擔保費的政府,都必須共同理性面對,掌握擁有所有訊息的保險人勞保局,更應該公布詳細數據資料,讓上述所有勞保的利害關係人都能了解當前勞保的困境,彼此進行對話,唯有如此,方能讓勞保這個制度永續經營。如果掌握勞保財務資訊者,不能以數字來客觀說明勞保財務危機,勞保所有的繳費者與領取者都不認為有危機存在,自然不會進入要如何改的這個層次的討論。

 

因此,勞動部要進行勞保改革,如果無法讓社會有改革共識與動機,那麼勞保的財務危機與壓力,就只能等到基金見底那天,才會不見棺材不掉淚。台灣的勞工保險原來是一個由威權政府立法強制勞資雙方共同分擔風險的社會保險機制,它的起源並不是像歐洲由民間社會的勞資共同發起並經營管理的社會保險體系,雖然如此,台灣的勞保也達到了強大的社會團結功能,就像後來在1995年實施的全民健保也走向了這條鞏固台灣社會團結的社會保障制度。

 

台灣在民主化之後,國家的角色從威權轉統治向民主治理,社會保險早應該由保險中繳費的被保險人代表逐步自主管理,自行分擔責任這才是民主化後的台灣,脫離威權統治,民間社會自立成人。勞保如何永續發展,正是勞資政三方如何共同對話,促成社會團結、建立民間自主社會力的開始。

 

(本文刊登於《工議》,2020年10月,高雄市產業總工會出版。)

---------------------------------------------------------------------------------------------

20210928-105813_U2008_M715464_edae.jpg

242260685_1638639119815030_7616036769229399905_n.png

補充:前文是2020年十月所撰寫之文章,後來台灣因為2021年初疫情暴發,導致整個勞保年金改革的討論完全消失。不過根據2021年7月的統計數字顯示,勞保的財務狀況並沒有像2018年的精算報告那樣的悲觀,參考上面的表格(擷取自新新聞2021/9/28「體檢勞保」系列報導)可以看出,去年因政府撥補與基金投資獲利,讓勞保基金突破八千億元的史上新高,達到8848億元,這與精算推估多增加了2220億元,雖然有去年政府撥補220億元,還有基金投資收益543億元,該精算報告還是有很大的誤差。

顯然2018年的精算報告有高估支出,因為2018年精算報告推估到了2026年將有261萬人領取勞保年金,而到2021年11月約有148萬人領取勞保老年年金,如果再加上遺囑與失能年金則有約152萬人領取,以目前每個月約有五千人新增領取勞保退休金的趨勢推估,2026年將約有180萬人領取勞保年金,這與精算報告的差距,必須再詳細比對才能知道。

根據2022年1月14日的新聞《勞保財務最新精算報告出爐,破產時間延後到2028年》,從此新聞當分析可看出,為何會高估是因為過去精算都將基金報酬率設定在3.5%,不過最近幾年勞保基金投報率都在5%以上,因此最新的精算報告將投報率設定在4%,因此,破產才會延後二年。

由此可以看出,勞保基金能夠維持基金持續累積增加,有三個因素:1.從2019年開始,遇到台灣股市榮景,投資報酬率高過預期,2021年11月為止,勞保基金投資收益532億元,投報率7%,過去三年累積投資收益超過2000億元。2.政府從2020年與2021年共撥補400億元,2022年也將撥補300億元。3.目前退休領取年金者低於精算推估,原來推估2026年有261萬人領取,目前約有152萬人領取(老年年金148萬人),依照照此趨勢2026年約190萬人領取,不過,這些潛在有資格領但沒有出來領的屆齡勞工,可能是因為目前要有收入,暫時沒有申請,不過也可能一夕出來領取猶如潛在活火山等著爆發。這三個因素加起來,造成勞保財務沒有明顯惡化。不過, 勞保的收支現金流的支出大於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當中,這個結構性的根本問題,沒辦法逆轉,上述三個因素,是很可能立即消失,因此勞保財務的危機還是必須嚴肅面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勞工保險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生散人 的頭像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