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當天,全家在華山光點看完我喜歡的日本導演三谷幸喜新片《失憶的總理大臣》之後,已經七點五分,我獨自一人趕緊搭捷運前往國家音樂廳,聆聽殷巴爾指揮TSO的馬勒第二,一出捷運站,幾乎是用跑步的,坐好位置後幾乎就馬上熄燈開演,導致開開始演奏的前十分鐘都在流汗喘氣。這次我買五百元的票價在二樓右側,剛好被上層延伸的天花板擋住的邊緣區域,音響效果受到一點影響。
說起馬勒第二,我第一次聽是在三十年多前吧,當時還沒結婚,是在天母家中看有線電視時,轉到NHK台剛好看到NHK交響樂團固定的音樂會轉播,記得當時聽古典音樂都集中在浪漫時期的貝多芬、莫札特,對於馬勒這種走向現代主義的樂風還不太能接受。不過,當時看NHK音樂會電視轉播居然目不轉睛專住地聽完全曲,當下非常感動,從此,投入馬勒音樂的旗下,至今。不過,當父親之後,音響就被女兒佔據,從兒歌、巧虎一直到現在的日韓流行音樂,很難得有一個完整的時間可以聽完整個馬勒交響樂。
北市交TSO這次要公演復活,我也是臨時在網路上看到趕緊買票,跟老婆女兒請假,一個人獨享。
TSO的銅管部實力非常堅強,低音大與大提琴部就弱了不少,指揮殷巴爾今年起擔任TSO總監,就挑大樑指揮馬勒,簡直是給TSO操兵下馬威。整曲的統整度很夠,兩位外籍女高音也都很稱職,樂曲結束觀眾都很興奮鼓掌持續很久,可能是國內少有如此大編制曲目的演出,讓大家都情緒高漲。我左邊鄰座是男生一個人來聽,右邊鄰坐視一個媽媽待一個國小女生,後面附近很多好像是合唱團的親友來捧場的。
第一次現場聽馬勒第二,還是非常興奮的事情,可以看到觀察到各個不同樂器部門的轉換,其中末段有兩個小喇叭手要出場到旁邊休息區,營造從遠方傳來號角聲的效果,這也是我現場聽看到後才知道的事情。
聽完散場之後,樂曲還在我耳中迴響逐漸消逝,只留下當時坐在音樂廳當下即時的感動。想像一百多年前,沒有任何錄音技術的年代,當時聽完音樂會之後,是完全沒有回家再放CD聽一次比較版本,來回顧比較勾起回憶的機會,或是在聽音樂會之前早已經透過音響重複聽過數十遍到滾瓜爛熟的地步。當時的人們到音樂聽到即時也立即消逝的音樂聲響一定是比現代人興奮數十倍吧,回家之後無法在重聽,期待下次再聽到演出的心情一定百倍於現在。而對於樂團指揮能統合龐大樂團演奏,以及作曲家憑空創造出樂曲,可能是近乎宗教性崇拜吧,更何況像馬勒,當時是親自指揮自己的樂曲,在親臨現場的樂迷眼中,應該是有著頭頂有著光環吧。
當現代人享受著聲音重複再生的成本門檻越來越低,對於當下音樂感受的深刻度必定也越來越低,這是時代的趨勢吧,在這忙碌的生活節奏下,我也只能多找時間去音樂廳現場去追尋那片刻的永恆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