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cdn.readmoo.com/cover/le/ljecqe9_460x580.jpg&width=322&height=435)
最近把陳耀昌寫的長篇歷史小說《傀儡花》看完。聽說公視正耗費巨資拍攝成台灣的第一部大河劇,實在非常期待。傀儡花是小說女主角蝶妹,一位客家漢族與高山族混血女子,漢人對他的稱呼,也暗喻台灣的遭遇。小說是以1867年墾丁發生的美國籍羅妹號船難,船上等12人上岸後,被南灣的生番誅殺,而引發的的清朝、英國、美國等國際交涉事件。
小說主角不是漢人,反而是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琅嶠十八社(聯邦)(李仙得以confederation of eighteen tribes under one chief稱之)的原住民領袖卓杞篤之間的談判協商過程。這本小說挖掘出了,我過去沒有聽聞過的,當地生番與熟番之間的政治結盟權力結構,以及清朝對車城以南的毫無統治管轄能力,該地區的高度自治性。
我過去從"宛如飛翔"這套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書中,所描述的1874年日本的台灣出兵,也就是牡丹社事件當中,了解到李仙得當時在日本如何積極說服日本外務省副相副島種臣,進攻台灣。當我讀完《傀儡花》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李仙得在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後續的交涉當中,就已經變成了台灣通,甚至比當時的清朝駐台總兵劉明燈還了解生番熟番的生態。當然,陳耀昌鋪陳的梗,可能就是接下來要寫1874的牡丹社事件,寫原住民與日本人交手,到時候李仙得又要出現了。當然陳耀昌的《台灣三部曲》第二部,就是原住民與日本人與清朝軍隊的戰爭,也就是"獅頭花"這本書,可參考我寫的讀書心得。
小說中,很有趣的挖掘到,當時美國在1857年以720萬美元買下阿拉斯加之後的兩個月,曾經醞釀以一千萬買下台灣,這是有正式官方文件的。因為在1853年到日本黑船來襲的培里將軍,隔年派其手下兩艘軍艦到基隆登陸,發現了豐富的煤礦,隨船牧師寫信給當時美國總統M.Fillmore應佔領基隆,1856年時駐清公使peter parker也積極運作要買下台灣,與駐日總領事共同上書當時司法部長顧盛cushing,共同勸說當時總統F.Rierce買下台灣,關鍵是1857年三月美國總統換成J.Buchanan,擁奴廢奴兩派對立衝突,南北戰爭即將爆發,買下台灣的提議自然消失了。不過,之後1898年的美西戰爭獲勝後,美國還是取得了台灣南方的菲律賓,成為他東亞的唯一殖民地根據地。
台灣的長篇歷史小說很少,之前看過朱和之的三巨冊"鄭森"是一佳作(心得在此: http://fengyi22.pixnet.net/blog/post/267735408 ),嚴格來說,陳耀昌的這本《傀儡花》史的部分太多,情的部分太少,畢竟小說還是要讓人感動,不過這是很無奈的,因為陳耀昌作為一個歷史小說的開拓者,他其實是把不為人知的歷史"小說化",讓大家輕鬆入口,所以他的目的是對抗過去被國家扭曲詮釋的史觀,把他還原給人民土地,自然他下筆時心中會急切地浮現出平反歷史的心情。這是一個尚在轉型正義、平反歷史之下的台灣,作為歷史小說家的無奈,或許等台灣出現一百本以上歷史小說之後,挖掘歷史的工作告一段落,其文學性格會大放光明。
日本的歷史小說發展甚早,可從根據歷史小說拍攝的NHK大河劇從1963年就開始每年一部寫特定歷史人物,至今已經55年,很多歷史人物為主角的大河劇都已經被不同詮釋角度拍過兩三次,更何況,很多只要拍到那時代,該歷史人物也會出場,所以,日本的歷史人物早已經被交叉詮釋了無數次。因此現在日本大河劇的詮釋角度其實都是在反映當前日本社會的新動向與新期待所產生的新視野,像2020要上映的《麒麟將至》就是要重新翻案一代叛將明智光秀。
我們只能期待有更多台灣的小說家投入歷史小說的行列,透過多元角度的書寫,將歷史還給人民。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