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學旁的餐廳,服務生都是該大學國際關係系、地理系、歷史系等科系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都一致認為,企業根本都用不到大學所學的專業,且其大學學歷貶值,一直處於低度就業狀態,讓他們必須再進去讀研究所,但也不知道讀完碩士,會不會找得到工作。

 
你以為這餐廳是在台灣嗎?不是,是在加拿大。
 
《無業年代》(Jobless generation)這部影片描述加拿大面對青年失業率為總體失業率兩倍,有三分之一大學畢業生未充分就業,並有60%背負平均2.7萬加幣(65萬台幣)
的學貸,而且學歷通膨貶值,就業市場的服務業低薪工作充斥,年輕人背負學貸的生存困境。


片中加拿大年輕人一致認為服務業是一條死路、一個陷阱,沒有未來。因為低薪且沒有可預期的職業生涯發展。加拿大青年人的困境,簡直跟台灣一模一樣,而台灣青年失業率是總體失業率的三倍多,薪資水準更低,比起加拿大更加嚴重,台灣的政府官員都應該來看看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不是只有批判勞動力市場的剝削,反而花更大篇幅去探索大學教育體系的改革。例如某大學提出畢業六個月後,若找不到工作,可以回校免學費再進修一年等方案,以及加拿大政府更掌握全體大學所有科系當年度畢業與入學人數,與產業需求之間的關連,以調整大學的科系增長,不要讓讀大學成了一個惡夢騙局。
 
影片更探討了「無薪實習」的現象,並認為此將加劇貧富差距擴大,因為能夠忍受「無薪實習」的青年,都是家庭經濟較優勢可以作為後盾,也因此更如易找到比較優質的工作,排除掉那些貧窮家庭子女。
 
這部影片的後段,開始探討加拿大的學用落差之下,加拿大大學教育內部的問題,接著記者開拔到青年失業率低到只有2.8%的瑞士,去探討瑞士的學徒制,如何讓學校與產業需求之間達到平衡。
 
瑞士高中生畢業之後,只有三分之一會進入大學,三分之二會進入「學徒制」的技術學校,每周工作三天,二天回學校,可以領取津貼。瑞士是非常強調從「做中學」,不管是實際操作維修農業機械,還是到銀行學習基礎會計記帳,都能夠在畢業後直接被職場所接受。
 
瑞士學徒制的成功,筆者認為在於其產業結構走向高技術性的產業,例如鐘錶、精密機械等,而且雇主團體有意識地負擔起訓練成本,而非依賴國家,這使得該產業與學校之間,自然搭起合作橋梁。這與台灣的企業高度依賴國家訓練現成人才,而不自己投入人才培育成本的模式大不相同。
 
無論如何,《無業年代》這部影片忠實描述了加拿大年輕人的困境,並探索教育與產業兩大體系內部的問題與因應之道,是一部精簡卻又深入的影片,其中有很多啟示,相當值得台灣借鏡,是一部很有建設性的分析報導。

 
(《無業年代》是2016勞工影展:青貧世代的參展影片之一,感謝主辦單位青年95聯盟的邀稿,讓我得以看完本片,整理出個人觀後心得,並對青年就業問題有更深入的體會。本文同時刊登於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7131)

(影片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Bri2KnNXrA)

_MT_SEPRATOR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生散人 的頭像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