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大概是國小四五年級的時候吧,當時一個星期零用錢只有五塊錢,突然學校有書展,我在眾多偉人傳記當中,挑了一本「國父孫中山先生」,這是我用自己的錢依以自己的意願所買的第一本書,從此我作文,只要是心目中最偉大的人或是我學習崇拜的對象,就成了國父孫中山。
 
那時蔣介石剛過世,每天背誦蔣公遺囑,進度盯的比學校任何一科功課作業還要緊,學校油印發的蔣公遺囑,比海盜藏寶圖還珍貴,隨身攜帶著,隨時默背。當蔣公遺體從榮總移靈到國父紀念館,經過中山北路六段時,我跟著全校老師同學跪在人行道上。家中的新力彩色電視好像突然故障,全部變成黑白。
 
之後,晚上有一個三台聯播的電視節目叫做寒流,劇中所描寫共產黨之可怕,看了睡覺會作噩夢,想到主題曲唱起:「滔滔赤禍,滾滾寒流…..」,如今還都會膽顫心驚。
 
 
 
既然連聽到「蔣公」二字,都要立正了,而孫文作為蔣公的上級老闆,那國父的神聖地位豈不是比跟玉皇大帝一樣。因此,小時候有關國父孫中山前九次革命都未能成功,終於在最後的第十次武昌革命推翻滿清,創建中華民國的事蹟,根本是被烙印在腦中,猶如電腦木馬程式植入硬碟,不管是重開機,還是掃描重組,完全沒用。
 
在馬政府以三月肖媽祖的拼勁,掀起建國百年瘋潮,想了解中華民國的”創建者”-----孫逸仙的一生,由法國專研中國近代史的學者白吉爾(Marie-Caire Bergere)原著,國內學者溫哈溢所翻譯的《孫逸仙》這本書,一定要列為建國百年慶典的必讀首選,我在年初不能免俗上網買了,利用搭捷運零碎時間逐頁觀看,由於遇到梅雨季,有時雨滴滲入背包,把該書潤濕,又與背包裡中午便當的油漬相遇,讓這本書,瞬間成為滿是皺摺的古書。
 
簡單的說,這是一本拆解兩岸的國共兩黨建構出來的孫逸仙神話,精彩又淺顯易動的好書,白吉爾女士抽絲剝繭分析出國民黨與共產黨如何各取所需,國民黨為了國民政府統治台灣的正當性,與中華民國的合法性,把孫逸仙神格化,也把三民主義聖經化,因為中華民國要繼續存在,就必須依賴孫中山的神話。
 
而中國共產黨,既然是做為推翻中華民國,成為新中國的革命政權,過去一直刻意貶低孫逸仙的地位,因為孫逸仙推翻滿清異族統治的階段歷史性任務已經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取代消滅中華民國,自然有其優越性與其歷史發展軌跡的必然性。
 
但是中國一直到了鄧小平在1980年代,開始大搞改革開放,為了鞏固引進西方資本的正當性,於是就把孫文黃袍加身,推崇他是「革命的先行者」,因為當時孫文積極在西方各國奔走尋求協助,並積極引進西方甚至日本的力量,來幫助他推翻滿清,因此中國共產黨,就把孫文抬出來歌頌,如此一來,中共也是延續孫文革命的歷史長流啊,也是人民革命的正統啊!
 
如今國共兩黨共同慶祝辛亥革命百年,真是各取所需!一個孫文兩岸各表。
 
這本書,說明了,孫文大半生在海外周遊列國,以其個人的演說魅力與募款能力,是他人生最精彩的時刻。所謂十次革命才成功,也是國民黨事後拼湊的,孫文只有1895年第一次在廣州的革命,跟他有直接關聯,其他的起義革命其實關聯性甚低。孫文就那次廣州失敗之後,就被香港的英國殖民政府出賣,而跑路海外
 
其實就是他結合(講直接一點,就是竹篙接菜刀)東西思想的煽動性,打動了旅居海外的華僑,他私人印製的債券,註明革命成功之後,保證以十倍金額償還,在日本、英國、美國、東南亞等地無往不利,募集大量資金,成為供應國內革命黨徒的最大金主,孫大砲真不是當假的。

根據本書作者的估計,1907到1911年之間,孫文直接募集到了六十萬港幣。另外,他發行了愛國公債,對海外華人兜售,承諾以四或十倍金額贖回,當然最後都跳票,光1911加拿大一年就以此公債募了三萬五千美元。

還有一例,可看出孫文的號召力,1910年七月,他人到馬來西亞檳榔嶼,為廣州起義在當地演講募款,不過因言論偏激,被英國殖民政府驅逐出境,反而激發華僑熱情,馬來西亞幾天就募了五萬新加坡元,甚至影響到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與美國華人社會也募集了七十萬七千新加坡元。孫文這超強煽動吸金能力,把原來數十萬海外黨員,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倡議體制內改革的保皇會,打的落花流水,原來比較保守性格支持保皇會的的僑界富商,紛紛轉向轉向支持孫文,由此可見孫大砲的功力。其實,孫文在海外攻城掠地的拔樁、募款行動,周旋於各國政要,建立信任關係,這些才是他對推翻滿清革命最大的貢獻,也是他人生最耀眼的一刻。
 
由於孫文受西方教育,精通英文,又是基督徒的背景,讓他在海外各國政府之間,左右逢源,但是這種作風,卻被國內以高舉「漢民族主義」驅逐滿清外族統治的基本教義派革命路線者所鄙視。
 
孫文從與英國政府密謀,要廣東獨立建國,推李鴻章當大總統,他當總理,並且跟日本大東亞主義者共謀,推反滿清,並承諾一定鐵路礦業等開發特權,同時也曾在越南與法國政府進行軍事合作,在雲南邊境發動軍事攻擊,還有周遊英美各國政府高層間,也私下進行檯面下的外交承諾。
 
孫文這種在海外長袖善舞,買空賣空,以個人之力對抗滿清巨獸,其實才是他革命生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頂尖成就。而這些成就其實都是只憑他一張嘴,但早已經不知私下出賣多少中國經濟甚至政治主權。
 
1911年10月11日,孫文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小飯店吃早餐時,突然看到英文報紙上報導武昌起義的新聞後,立刻起身聯絡拜訪西方各國政要,因為以他的政治敏感度,他心中知道,在中國早已經被列強瓜分淪為殖民地的時刻,新中國政權的成立,如果不能得到列強的外交承認,那麼也是白搭。
 
透過這本書的描述,孫文回到中國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他個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接下來就開始下坡,遭遇一連串的挫敗,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
 
畢竟,浪漫的革命家不是優越的政治整合者。雖然袁世凱北京就任大總統,畢竟最大敵人異族滿清已經倒台了,大家都累了,剩下的都是自己人,好好喬一喬就好,幹嘛再二次革命打內戰?這是當時社會普遍的聲音。不過,孫文卻很堅持,在廣州結合他最後的王牌-----俄國,作最後的統一豪賭。蘇聯軍事顧問鮑羅廷的策略就成了孫文往後演出的劇本,黃埔軍校更是蘇俄當時最大的軍事投資與政治賭注。而國民黨也因孫文(鮑羅廷?)的大戰略「聯俄容共」,讓共產黨有茁壯空間,種下從內部攻破國民黨的毀滅種子。
 
當然這些孫文都沒有看到,就離開人世。本書作者白吉爾,也描寫了兩派人馬從孫文臥病時,從遺囑的撰寫到喪禮的進行,爭權奪利,「一個孫文,各自表述」,「親西方、基督教」與「革命、反帝國主義」之間的拉扯。從此,孫文已經不能說話,但是其他人對他的詮釋戰爭才要熱烈展開。
 
或許正因為我們是當局者迷,所以,法國人白吉爾的旁觀者清,讓孫文的輪廓在這團歷史迷霧中,逐漸清晰,而這有血有肉的孫文,無損於我小時候對他景仰。一個在大時代當中,敢於追求偉大夢想的行動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