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國家的改朝換代,都是一個歷史新階段的開展。在這個歷史開創的新頁,都必須有一個紀念性的建築來彰顯與詮釋過去的歷史翻轉過程。美國華盛頓的獨立紀念碑的建立,就是一個經典,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年推翻中華民國之後,建立新中國,定都於北京後,就召集了包括:林徽音與梁思成等當時的著名建築、歷史學者以及蘇俄顧問組成特別委員會,共同思考如何改造天安門廣場。最後決定將天安門廣場經由擴建改造,從昔日封閉的宮廷廣場,翻轉成以「人民當家作主」為主題,可容納一百萬人,數倍於莫斯科紅場的世界最大的城市廣場。



 

透過在天安門廣場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並大幅拓寬長安東西街,讓這條東西向的新軸線與傳統紫禁城「面南而王」的南北軸線交會於天安門廣場,將天安門廣場從屬於封建宮廷的象徵,轉變成屬於全中國人民的意涵。目前更透過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興建,重新賦予天安門廣場的南北軸線的「邁向國際」的意義。




台灣在
2000年,首度完成華人世界和平轉移政權的歷史任務,台灣從國民黨的長期威權統治,轉變成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自由民主政府體制,看看中國1949年的用心,我們作了什麼?各種威權統治的符號象徵,依然高掛街頭,中正紀念堂這個巨大的獨裁者陵寢,依然是首都中心最重要的地標。




在台灣邁入民主時代之際,當我們跟後代子孫敘說,台灣人民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英勇事績之際,我們卻容許中正紀念堂的繼續存在,我們的下一代會相信我們所說的話嗎?台灣還要這樣在是非不分下去嗎?改造中正紀念堂為台灣民主園區將是轉型正義的無可迴避的開始。



(本文刊登於20070228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_MT_SEPRATOR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