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打拼書封面.bmp


        麻省理工學院(M.I.T)著名的四位勞工研究學者Paul Osterman 、Thomas A.Kochan、Richard M. Locke、Michael J.Piore,在2001年底最新出版了「在美國打拼」(Worrking in America)一書。這本書的成形主要是有一個由25位包括:工會代表、社區工作者、企業界、政府單位以及學者所組成的「重新建構美國勞動市場機制工作小組」,花費四年的時間,針對美國當前最新勞動市場、雇用關係以及工作本質轉變的反覆討論,最後才由這四位學者整理而成。

        本書作者認為,美國自1990年以來出現以下四個局面:一、失業率雖低,但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更多人必須犧牲家庭生活與社區活動來加班賺錢。二、雇主不再提供穩定的雇用條件,這包括:健康保險、退休金、訓練等等。三、工會雖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組織工作,但組織率依然下降。四、政府由於勞資之間的死結,所以在就業政策上遲遲無法有效提出。


        本書當中對於美國當前面對資本全球化、工作與家庭角色的交互重疊、工作型態的多樣性、誰是雇主日益模糊、工作生涯與經濟安全不再確保等等,都與過去傳統的工業社會發展完全不同。因此本書作者認為政府與工會的角色都必須重新定位,而政府的社會政策以及傳統對於社區與家庭的角色也必須作重新的調整。


        本書中對於美國工會在面對新的產業與僱用型態以及全球化新局面時,提出了「新世代工會」(next-generation union)的發展新策略,其中有相當多獨到見解,對於台灣加入WTO 之後勞動力市場的可能劇烈轉變,有許多值得台灣工會發展參考之處,特別提出以下更詳細的說明。


        他們認為工會必須針對以下四種勞動市場的族群作進一步的組織工作,才能擺脫目前美國整體工會組織率持續下滑到只有13% 的發展瓶頸:


一、產業與職業部門勞工(industral and craft sectors)。其實過去工會在這個部門已經著力甚多,但工會必須以新的態度來了解工人需求,替他們發聲。最重要的是產業的範疇不斷地擴充,工會也要跟著擴充其組織範疇。像目前最具活力的「通訊工人工會」(communication workers of America,CWA)這個產業工會就不斷的再建構它的產業,來壯大其工會實力。例如:在1994年有包含受僱於ABC,NBC等一百家私人電視廣播影片公司的工程師、新聞記者、主播與導演的「全國廣播雇員與技師協會」(NABET)加入,在1998年道瓊公司(Dow Jones)有2500個員工加入CWA,2000年有4萬名國際電子工人工會(IEW)工人加入CWA。


二、專業者與管理者(professionals and managers)。由於專業人士與管理者的僱用特性,可能會快速的進出各種不同的企業,並轉換不同的工作型態:獨立工作者、顧問、部分工時但面對不同雇主、受僱於單一明確的雇主等,因此工會應該提供給專業人士與管理者的是加強其「被僱用的能力」(employability),而不是特定企業的「僱用的保障」(employment security)。例如「全國教育人員協會」(NEA),就以網路、光碟等提供專業的服務給目前與未來可能加入的會員,讓會員的專業能力獲得提昇。


三、低收入勞工(low-income employee)。以「服務業勞工國際工會」(SEIU)組織加州的家庭照顧工而言,其靈活與創新的工會組織策略,成功的組織了這些收入微薄,且大多是少數族群或移民,且都是母親家庭照顧工,並提昇提經濟與社會地位。一開始加州最高法院認為州、郡政府都不是家庭照顧工的雇主,其所照顧的病患才是。所以SEIU結合了殘障與老人團體,在1992年成功像州政府施壓,通過立法:郡政府可以成立公共照顧體系,只要家庭照顧工投票同意成立工會,進行集體協商。接著SEIU動員75名組織者,在社區中心、教堂、家庭照顧工的家中等地進行組織工作,最後,成功地在洛杉磯組織了75000個家庭照顧工成為SEIU的會員。


四、臨時性工作者(contingent workers)。由於臨時性工作者具有:工作地點分散、流動性高、年資不長等特質,所以很難去將他們組織成工會,但是一些創新的策略依然達成組織勞工的目標。以創辦於1995年,位於紐約的「Working Today」這個組織而言,其總共有93000名會員,其涵蓋翻譯者、口譯者、藝術家、新聞記者等。每個會員每年只要繳繳25美元,就能獲得:團體的健康保險、法律諮詢以及旅遊、上網、買車、買電腦的折扣。未來更將發展提供健康保險、年金的「可攜帶的福利基金」(Portable Benefits Fund),讓數以百萬的臨時性工作者得到保障。


書名:Working in America----A Blueprint For The New Labor Market (在美國打拼----一份描繪新勞動市場的藍圖)

作者:Paul Osterman、Thomas A. Kochan、Richard M. Locke、Michael J. Piore,

出版日期與出版社:2001,M.I.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生散人 的頭像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