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開發台北盆地的漢人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台灣南部搭船北上進入淡水河嗎?還是直接從福建泉州來的?我認為後者比較有可能。大家都熟知的最早官方文獻紀載,1709年諸羅縣核准了陳賴章墾號來開拓台北盆地。陳賴章不是人名,是一個群體,由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這五個人提出申請,擷取其中三人姓名的一個字組合而成,只知道他們是泉州人。

 

當時,清朝在台灣只設置三個縣,諸羅縣、台灣縣、鳳山縣。臺北盆地是平埔族的天下,漢人非常少,因此要到台北墾殖必須經過申請核可,避免侵犯到平埔族而引發動亂。當時臺北盆地理論上是諸羅縣管,其實根本沒能力管,只是名義上如此,因此陳賴章墾號的申請人不見得是諸羅縣的居民,很有可能是泉州人直接向諸羅縣申請。

 

undefined

 

 

陳賴章墾號,要把他們想像成人口販子,他們得到官方的特許之後,一定在泉州大肆宣傳,海外移民的好處,每個人繳幾百兩銀子的費用就會有出頭天的機會,以這樣的口號招募民工來台北開墾。畢竟當時在台灣中南部的漢人已經占據雲嘉南平原,生活已經穩定,不太有強烈動機去台北這個蠻荒之地。

 

從1698年郁永河來台,後來所寫的裨海紀遊的紀載,當時的台北盆地幾乎完全沒有漢人,而且進關渡還有一個大湖尚未退去,大概是整個蘆洲與社子島的範圍吧,因此,十一年之後的1709年台北應該也是沒有太多漢人足跡。這個臺北盆地是由泉州人直接搭船來台北開墾的推論,不知是否正確,我可能還要研究研究更多文獻資料。

 

由於1720左右福建發生大飢荒,因此,1725年開始清廷每年從台灣出口五萬石白米到福建,這導致清廷有更大壓力要開發台北,我覺得這時候陳賴章墾號應該開始賺翻,因為,1755年開始包括瑠公圳在內的水利設施陸續完成,淡水廳的稻米年產量在1795年超越南部,成為台灣的穀倉。這其中投入的龐大人力,是從哪裡來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陳賴章墾號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