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矽谷科技新貴----《打造創業型國家》讀後感

本書《打造創業型國家》的原文在2015年出版,2021出中文版,當時還沒有產生中美貿易戰與烏俄戰爭,當時等於是全球化、自由化的高峰,導致本書作者對於自由化的厭惡到達頂點,並對於美國那些發源於矽谷,打著新創門號的產業,例如蘋果、特斯拉以及一些生物科技與製藥產業,進行強力批判與反思。簡單的說,作者認為這些企業將「風險社會化,報酬私有化」,拿盡國家補助的好處,卻又公開是他個人的功勞,並要求國家不要干涉,作者火冒三丈的了極點。

全書就是在揭露,創新帶動經濟成長的六大迷思:

1.創新必然來自研發。錯,作者認為兩者沒有必然關係。

2.小就是美。錯,大企業也會有創新。

3.創投熱愛風險。錯,創投業者更會計算投資風險,都是撿現成的已經成熟的階段才投入。

4.我們活在知識經濟裡---不信你看有那麼多專利。專利增加,主要是可申請專利的標準降低,還有把壟斷專利當成商業競爭手段,所以專利增加,不代表創新增加。

5.歐洲的問題全出在商用化上。錯。國家投入創新少,自然商業化成果就少,美國是國家投入創新很多資源。

6.企業投資需要少一點稅、少一點官僚。錯,多稅收國家才有更多資源投入創新。

 

作者每一點都打到痛點,拳拳入肉,很過癮。簡單的說,作者就是看不慣傳統經濟學的小國家、減少政府干預才會有最佳市場效率,因為他看到美國生物科技、製藥、網路新貴、甚至蘋果,得了便宜還賣乖,明明就是國家支持他們一大堆,卻忘恩負義,宣稱是他個人努力,國家不要管我,太囂張了。而政府沒效率也居然成為社會共識,實在無法容忍啊。因此他才提出一個新的創業型國家的概念,他以丹麥、中國等國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的發展,為證明。

結果就是,作者對中國過度高估期待,甚至誤解,以為中國政府的高瞻遠矚就是創業型國家的典範,看看現在中國,作者應該會有所修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