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搞公司》這部記錄片以深入淺出、抽絲剝繭的方式,透過與工會代表、雇主代表、學者與實際勞動者之間的對話,將各方的負面質疑與正面意見相互交火,層層逼近「經濟民主」這個看似瘋狂的概念。

 

這部紀錄片由社會民主主義的大本營----瑞典所製作拍攝,更是有其特殊意義,因為這部記錄片探討的「經濟民主」概念,遠遠超越過去瑞典社民黨所標榜的社會統合主義之下的勞資集體協商,所達成的經濟分配正義目標。片中連瑞典總工會的成員,從一開始對「經濟民主」的驚訝,到後來肯認是未來工會發展的新方向。

 

《社會民主是什麼?》這本由曾擔任瑞典社會民主黨主席與國會總理的Ingvar Carlsson共同撰寫,2018年由台灣勞工陣線翻譯出版的小書當中,曾經提到:「關於掌控生產工具這個社會主義的核心議題,其答案並不在於對生產工具控制的集體化,而是在於控制手段的分散。新的論辯聚焦於生產與生產成果的決定權,而不是所有權本身。」充分說明,過去瑞典社民黨多致力於在資本主義生產體制之下,由強大的工會來與雇主協商分配生產果實,不過並沒有進一步挑戰既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體制。

 

「經濟民主」不只是企業內也要走向民主而已,因為過去透過工會協商與員工參與,都能夠民主化該企業,讓企業的經營者受到某種程度的約束,這也就是過去瑞典社會民主體制之下,所以經做到的。本片導演更深入直搗資本主義的核心,認為過去:「資本」僱用「勞動」的生產體制,必須翻轉成為以「勞動」僱用「資本」的企業組織模式,這才是「經濟民主」的核心。

 

記錄片中GOTHENBERG大學政治學教授BO ROTHSTEIN,一針見血地指出:「只要民主化讓勞工控制經濟,就不需要讓所有權社會化」,這打破左右派對於所有權的爭執,也就是讓勞工能僱用資本,而不是資本僱用勞工。

 

所謂「民主企業」,「合作企業」(cooperative)或是台灣俗稱的「合作社」是最主要的形式,本質上就是勞工團結起來共同成立的生產組織,大家共同討論工作分配與營運方向,並且直接分享獲利,如果資金有欠缺,勞工就可以僱用資本,甚至勞工感覺管理能力不足,也可以僱用管理人員來協助他們。

 

片中刻意不就近採訪瑞典早以高度成熟的合作社發展,反而特別到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美國,實地採訪了從事可可、咖啡等產品貿易的「Eqaul Exchange」與提供家庭照顧服務的「CHCA」這兩個合作事業,探訪其運作模式,其實導演是要證明,合作社發展的具體可行性,即使是在高度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度。

 

在「合作企業」的模式下,一旦獲利,勞動者首先思考的不是擴張生產規模,這對勞工沒有意義,反而是會思考降低工時、多休假以改善生活品質,而這不正是人類透過勞動生產來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嗎?沒錯,這就是本片要傳達「經濟民主」這個理念所代表的生活價值,這種價值觀不正是台灣這個盲目追求名利、漠視生活品質所高度欠缺的Alternative(另類選擇)思想刺激嗎?

 

(本文為青年九五勞動聯盟於2018年主辦之台北勞工影展之開幕片《工人搞公司》can we do it ourselves?的導讀文章,並刊登於影展手冊與NPOest網站https://npost.tw/archives/46663

 

(本部影片導演 Patrik Witkowsky 訪台期間,主辦單位獲得導演同意,將本片放上中文字幕後,全片上傳在網路上,讓大家免費瀏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gWphTaLgM&t=756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