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豐子在「兩個祖國」第三冊中,特別把遠東國際法庭大審判在法庭上,有關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的動機,透過對同盟國檢察官,對日方的軍事將領與首相的詰問,日方認為是美國封鎖日本貿易,讓日本不得不戰,這個日方的觀點頗值得仔細追究。其實美日開戰之前,兩國是非常緊密的貿易夥伴,這情形與當前美國與中國很像,其實,德國與英國在二戰開戰前也是很緊密的貿易夥伴。

話說,1932日本佔領中國東北成立滿州國,1937年發動蘆溝橋事變,進軍北京之後,日本面對龐大的軍事燃油需求,以當時日本石油以及鐵礦超過八成必須依賴進口,那到底是誰進口給日本?其實很大部分是美國,以及透過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向中南美國家購買。也就是日本興建船艦坦克與所需的燃油,大都是依賴美國供應。
 

也就是說,日本在佔領中國期間,與美國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後勤原料支援,根本完全是美國支持,而美國大賺其利益。 不過到了,1940年日本開始了南進政策,透過相同是軸心國成員德國,當時佔領法國所扶持的維琪傀儡政府,不費吹灰之力,直接在南越金蘭灣建立海軍基地,並且瞄準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油田,以尋求原油的供應。這點馬上被美國識破,因此在1941年8月停止原油輸日,日本每年進口290萬公噸石油,完全被封死。滿州國的油田無法支應,日軍軍艦坦克飛機的汽油消耗。


"日本當時的石油產量為35萬噸,而東南亞1940年的石油總產量為1040萬噸,是日本年需要量的3倍,美國看穿日本的意圖,於1941年8月1日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日本每年約290萬噸的石油進口渠道被完全封死。"       ( 引自 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3769285.html )

日本本身石油鐵礦等原料貧瘠,仰賴進口支撐的帝國體系,可能一夕之間瓦解。因此,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同日也攻入馬來西亞,三個月後,1942年2月攻佔印尼爪哇的油田,接收了原來荷蘭的原油煉製廠設施。在這日本南向搶奪石油爭霸戰的大戰略脈絡之下,1941年日本海軍依據第五戰備
計畫所之燃料需求計畫籌劃在臺灣設置臺灣海軍燃料廠,很快地,1944年4月「第六海軍燃料廠」就完工舉行開廳儀式。5月首度原油蒸餾試車,不過10月就被美軍B29轟炸殆盡。




根據資深退休中油工程師林身振與台電姿身退休工程師林炳炎,所共同著作的「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一書當中的資料顯示,日本政府在1943年3月5日,通過一筆史無前例的龐大預算五億日元,來興建台灣燃料廠,以緊急供應龐大太平洋艦隊與飛機船艦的燃油需求,以當時日本一年財政總支出為83億的規模,等於拿是6%的日本國家總預算來興建一個燃料廠.

 

日本政府以五億預算興建六燃,到底是多大的預算規模?

 

我們回顧當時台灣總督府的年度總預算,一直要到1927年才首度突破一億日圓,1934年來到1.1億日圓,1937盧溝橋事變後,開始快速膨脹,到了1942已經膨脹約四倍,達到4.15億日圓.因此,日本政府在1943年3月5日通過預算五億日圓,來興建第六燃料廠計劃,也就是高雄、新竹、新高燃油廠,以緊急供應龐大太平洋艦隊與飛機船艦的燃油需求.這約為當時日本一年財政總支出83億的6%,也更超越台灣總督府的年度總預算.(總督府預算資料來源:http://www.shuku.net:8082/nove…/…/rbpigtztw/rbpigtztw59.html


在支撐日本帝國軍事擴張的脈絡下,高雄煉油廠提供其燃油後勤供應鏈的重要位置,以最新的科技設備,全力興建六燃,同是也奠定了台灣日後發展石化產業的根基。如今高雄煉油廠即將停爐,但是藉由挖掘高廠六燃的歷史發展,將更能讓我們深刻瞭解二戰的成因,也更能豐富高雄煉油廠在二戰史中的歷史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