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在超市買到的金蕉,其實學名叫做為華蕉cavendish,是一種工業化大量生產耐撞擊方便運送,而培養出來的特有品種,是十九世紀末,專為美國人的需求,在中南美洲開闢蕉園大量生產的水果.

香蕉密碼這本書的美國籍作者
Dan Koeppel,為了探尋香蕉如何進入美國市場,實地旅遊世界各地與研究機構,以記者報導式的筆調帶領讀者揭開香蕉的秘密.其實連在台灣大多數人,都會相當驚訝,香蕉的背後有如此多黑暗面.

香蕉在很多國家數千年來都是自己食用,種類繁多,美味可口,作者追溯發現在新幾內亞的小島,可能是發源地,在史前時代就有.而香蕉就這樣沿著南太平洋向東傳遞到夏威夷、復活島,向西到了印尼、中南半島、中國南方、印度、中東,最後到了非洲,經由北非傳到歐洲,而Banana這個英文,就是從阿拉伯文:手指而來,可知其傳播方向.


 不過香蕉一直要到1516年才由西班牙神父從北非,移植到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香蕉進入首度大西洋加勒比海的範圍.

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的1880年,一個船長從波士頓鱈魚角出發,載著到中南美挖礦致富夢的美國人,回程他在亞買加買了一長串香蕉上船碰運氣,結果他很幸運,風向順利,讓他提早在香蕉腐爛前就到達美國,讓他一夕致富,日後成了香蕉貿易商.

香蕉就這樣,進入了美國.冷藏運輸也是發明來為了香蕉船運到美國的.原本一條二美金的高貴水果,在此之後,被塑造成了每天必吃的美國國民水果.美國人為了壓低香蕉售價,必須以更低成本大量種植香蕉.

此時美商香蕉大財團,開始介入中南美國家的政治,以興建鐵路來換取廣大蕉園的種植權.宏都拉斯最後淪為有七成土地為美國公司的蕉園、哥倫比亞、厄瓜多等國,因為香蕉成了政商黑金掛鉤、CIA暗殺、軍事政變的焦土.連美國搶灘古巴豬螺灣的船,都是以運輸香蕉的貨船偽裝,包括聯合水果、標準水果這些大財閥,為確保生產來源的穩定與當地勞工的順服,與獨裁者狼狽為奸,與CIA推翻民主政府,這是香蕉政治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而香蕉因美國民眾的需求(其實這需求是被財團創造出來的),而被挑選出培育出單一的華蕉品種,皮厚耐撞擊,晚成熟,撐得過船運期限.華蕉是被工業化的產品.作者探訪各地時,常發現印度、東南亞都有皮薄、味濃,超級美味的香蕉,但這些已經在當地種植實用數千年的品種,只適合就地食用,無法運輸出口成為商品.

香蕉被工業化大量生產之後,種下自我毀滅的危機.採無性生殖的各種香蕉,過去數千年來一直是少量與多樣混種在樹林當中,因為生物多樣性其病菌是相互免疫,相安無事.不過從香蕉引進美國之後,由於單一品種大量種植,因此九零年代產生了黃葉病,也就是巴拿馬病,橫掃全球蕉園,台灣也不能倖免.

而日本人在戰後,也被美國人主導的香蕉財閥,創造出吃香蕉的偏好,這時台灣大量種植香蕉外銷日本的「利基窗口」出現了,台灣賺了一大筆,當然後來,菲律賓更低成本的崛起,讓台灣失去市場,這也未嘗不是壞事.因為砍伐森林、單一樹種的工業化蕉園,再加上美國大財團的控制,台灣只能成為其下游供應商,靠低勞動、土地成本爭取訂單,看看中南美的香蕉政治學,就知道,靠香蕉大量出口,實在不是台灣環境永續發展之道.

本書最後,作者面對香蕉的黃葉病無法根除的困境,竟然開始轉向推薦基因改造技術,實屬見仁見智,他認為基改香蕉可以立即改善某些非洲國家
戰亂後的饑荒.這只是在拖延過去一百多年來,香蕉工業化生產危機的惡果罷了.

不過筆者認為,香蕉應該回歸成為在地食物的本質,味美的香蕉本來就極容易成熟腐爛、皮薄難以運輸,還給香蕉本來面目,多品種的香蕉,符合生物多樣性的大自然原則,病蟲害自然就不會發生.香蕉被創造出來的需求,就到此為止吧,大自然的反撲,是無法阻擋的.


_MT_SEPRATOR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生散人 的頭像
    天生散人

    南洲山房----張烽益筆耕部落格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