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最近在看洪紹洋寫的商人企業與外資,介紹戰後1945年到1960年之間,台灣的資本是如何形成。揭露了很多目前台灣大企業的草創史,也豐富了當前主流社會的幾種視野:戰後上海幫來台帶動紡織業、美援協助或是國民黨菁英官僚的高瞻遠矚,上述這幾種因素都有,不過本書提供了更複雜多元的關係面向。很推薦。研究台灣勞資關係,一定要深究這些大資本家是如何打造形成,畢竟勞資關係是著根於企業組織內部,資本家抱持何種想法如何運作企業,與企業的起源有很大關係。
 
例如:新光紡織與台南紡織的起源,都是從戰前作台灣與日本的貿易,戰後轉變成作上海與台灣的棉布貿易,然後在搭上人造纖維的列車而發展。功學社更是在日本經商有成的台灣人,戰後從日本來台灣投資,加工組裝出口樂器。福樂乳品則因要滿足美軍與家屬喝牛奶的需求,由美國資金來台與台灣人合資設立,而從美軍身上賺來美金要強制交給台灣銀行,因為當時政府極度缺美金。
 
和泰的創辦人黃烈火,其實在日治時期去滿州國長春做木材加工廠,1949國共內戰,中國生意做不下,直奔東京取得到豐田與橫濱輪胎代理權。黃烈火這段滿州國與日本建立的網絡基因,才能讓他後來能奠定現在的王國,這段歷史和泰刻意忽略,也完全沒人知道。
 
PVC王國台塑的起源是,1950年時政府為了解決台碱生產過程產生過剩的氯氣,不知該如何處裡,當時政府找了永豐集團何壽川的叔叔何義,成立福懋塑膠來消化製成PVC,結果他去德國考察一趟之後,認為台灣未來難以達經濟規模生產,穩虧的,就放掉經營權只保留股份,這歷史契機讓王永慶成為福懋最大股東與經營者後,改名為台塑。
 
唐榮在1950年,員工高達4000人,是當時最大民營企業,已經與豐田與通用談好要生產汽車,更要做大煉鋼廠,後來被國家強制接管。當然這段歷史,很多人認為是政治上,唐榮押寶陳誠,而被老蔣追殺,唐榮的兒子唐傳宗也曾向省議會訴願,指控國家強佔私人財產。不過作者是經濟學家,就不談了,僅以過度擴張資金周轉不良而被國家接管帶過了。
undefined
 
更有趣的是,之前我遇到大同工會的老幹部,他說他民國61年到中山北路大同上班時,因為大同幫台鐵修火車,所以北淡線有一條支線鐵軌直接開進去大同,我聽了不可思議,哪有可能?結果在老地圖上真的找到這條鐵道。詳見我之前的文章 https://fengyi22.pixnet.net/blog/post/267735288
 
不過,驚喜的是,洪紹洋在這本書中更詳細提到,大同在戰後,為了幫政府修理因為二戰美軍轟炸而毀損的557輛火車頭與其他零件,而投入大量機械設備,想不到後來台鐵自行成立維修部門之後,就把大同甩了,大同只好轉而生產電扇等家電。當時台鐵如果繼續把維修外包給大同,那就沒有大同電扇與電鍋了。
 
另外本書也詳細介紹,國民黨來台灣之後,接收了原來的日本私人企業,然後整併成四大公司,分別是: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台灣水泥與台灣紙業,然後以這四大公司的股票發給地主,做為耕者有其田之後的補償,不過這些地主,也不知道這些公司的前景好壞,因此,熟悉產業趨勢與這四大公司體質的辜家,趁此機會收購台泥股權,很多地主低價出脫,當時沒有證交所,因此也不知市場行情為何,因此辜家是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地成本取得了台泥的經營權。
 
所以國民黨來台灣,接收日本人私有財產,成立四大公司,然後把股權補償地主階級,這買空賣空之間,就把地主階級消滅,更攏絡收服了特定家族企業,換取政治效忠,真是一石三鳥,不費吹灰之力。本書以詳細資料描述了這段四大公司成立與消滅的經濟史。
 
另外,1955年政府決定結合美資成立的中國人造纖維,是台灣紡織業往上游發展的重要轉折,學者如瞿宛文,只著重歌頌國民黨精英尹仲容等人的規劃能力,其實是忽略了,當時如果沒有美國資金與上海來台與台灣本地紡織業者的技術與經營能力,來消化中國人造纖維所生產的原料,整個紡織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也是無法成功的。這也是本書貢獻的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生散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